來源:天眼新聞
春和景明,萬物復蘇。
連日來,盤江新光2×66萬千瓦發電項目建設現場,1400多名工人開足馬力施工,隨著235米的煙囪結頂,1號鍋爐鋼架結構安裝完畢,又一個能為“黔電送粵”送電的火電項目有望在今年底完工投用。
新光項目全景航拍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現在‘黔電送粵’電價進入‘正推機制’后,我們火電企業更有信心完成送電任務,為促進我省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助力廣東構建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發揮積極作用。”談到新一輪的“黔電送粵”相關建設項目,貴州能源集團旗下貴州盤江電力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珂信心滿滿。自貴州省發改委牽頭完善“黔電送粵”電價形成機制后,貴州的火力發電企業終于松了一口氣。
人大代表建議背后的“倒掛電價”
作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產煤省區,貴州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2419億噸,目前累計探明儲量587億噸,居全國第5位,素有“西南煤海”之稱。
自2000年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西電東送”項目實施以來,貴州積極助力東部省區能源配置。截至2022年,貴州省累計“西電東送”電量超過6500億千瓦時,相當于為東部省區減少標煤消耗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5.2億噸,為實現東西部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黔電送粵”作為“西電東送”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時間里,貴州先后改擴建23家火力發電企業,不僅為廣東電力平穩供應作出了重大貢獻,更有力帶動了貴州電力、煤炭行業高速發展。
2015年以前,“黔電送粵”落地電價由國家發改委根據廣東省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確定。2015年后價格由雙方自主協商確定,落地電價按不高于廣東燃煤上網標桿電價確定,“黔電送粵”電價未完全由市場決定。
“前幾年,隨著煤炭市場價格大漲,火電企業發電成本不斷增加,出現了送電越多虧損越嚴重的情況。”省十三屆人大代表韋珍是一名電廠職工,多年的從業經驗讓她意識到“電價倒掛”急需改革。
貴州能源集團煤電氣化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韋珍在2021年的調研中發現,當時執行的“黔電送粵”上網電價為0.3162元/千瓦時,與貴州省燃煤發電上網基準價0.3515元/千瓦時相比減少了0.0353元/千瓦時,與2021年下半年火電企業燃煤發電成本約為0.4915元/千瓦時相差0.1753元/千瓦時。
表面上看價格只有分毫之差,但“黔電送粵”協議約定每年要輸送500億千瓦時,2020年貴州省“黔電送粵”共計輸送電量500.9億千瓦時。貴州如果足額保供,以2021年下半年火電企業燃煤發電成本折算,年虧損最高達到87億元。
“發電企業燃煤發電價格與成本倒掛,別說想賺錢了,連維持煤電企業的正常運營都做不到。”韋珍介紹,六盤水市發耳電廠一家,僅2021年,就虧損5.5億元左右。
為此,在2022年初召開的貴州省兩會上,韋珍提交了一份《關于適當提高“西電東送”價格的建議》,貴州省發改委在針對該建議的答復中明確表示,自2019年以來,為爭取提高“黔電送粵”送電價格,省發改委已多次向國家發改委匯報爭取,并會同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多次赴廣東省、南方電網公司進行工作對接,全力爭取合理確定“黔電送粵”價格水平。
創新電價“正推機制”為企業增收
貴州現有國家電投、中國華電等9家大型集團23家火電企業參與“黔電送粵”項目,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元集團”),金元集團旗下的7家電廠企業,發電規模占貴州火力發電的30%左右,是“黔電送粵”的主力軍。
礦工入井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前兩年因為電價倒掛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企業不堪重負,導致火力發電成了‘雞肋’項目。”金元集團市場營銷部主管王波介紹,“十三五”期間,由于廣東省落地電價下調,加上煤炭價格翻倍增長,導致本就虧損的發電企業雪上加霜。“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們的火電送得越多,虧損就越多。”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局面,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完善“黔電送粵”電價機制和提高電價問題,“我們多次給國家發改委報告,多次給廣東省發改委去函,特別是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研究完善‘西電東送’電價形成機制,我們抓住了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創新提出電價‘正推機制’,經多次協商,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貴州省發改委價格處李彪介紹,2022年7月,貴州和廣東簽訂了 ?關于“十四五”黔電送粵價格等問題的會議紀要?,將“黔電送粵”22年以來執行的電價“倒推機制”改革為“正推機制”,“黔電送粵”送電價格由市場決定,更有利于推動貴州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貴州能源集團旗下盤江電投天能公司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現在執行的“正推機制”,即 “黔電送粵”協議電量上網電價按照貴州省內電力用戶月度市場化交易簽約的加權均價確定,再加上貴州省內輸電價格、跨省跨區輸電價后形成 “黔電送粵” 落地電價。“現在按照‘正推機制’來執行,送出電價比2019年每千瓦時高出0.11元左右,這將極大的緩解我們的壓力。”王波介紹。
助推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
“黔電送粵”涉及產值占貴州省GDP比重超1%,電量占貴州統調燃煤發電量的42%以上,電煤量占貴州全省煤炭產量的31%以上。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全國范圍內都出現大面積干旱的情況,旱情導致貴州省內的水資源急劇減少,水力發電受影響較大。
盤江電投發電分公司220KV升壓站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在需求只增不減的情況下,水電發電量減少,光電和風電不確定性大,保供的壓力自然轉移到火電上。”貴州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貴州近年來特別重視能源行業發展,現正在組建省管大(一)型國有全資公司貴州能源集團,將圍繞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戰略定位,打造千億級全國清潔能源供應商和全國一流能源企業。
目前,貴州省火電企業經營狀況較為理想的是貴州能源集團旗下貴州盤江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的盤縣發電廠。“我們的電廠是按照煤電一體化模式經營,燃料煤由集團提供保障,同時盤縣電廠是位于盤江礦區內的‘坑口電廠’,會大大的節約原料采購和運輸成本,正是擁有這樣的先天條件,我們才沒有出現虧損。”張珂介紹,現在貴州盤江電力投資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新光、普定、織金裝機容量分別達132萬千瓦的新電廠,將于明后年陸續投用,2025年該公司的電廠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48萬千瓦。“現在電價改成‘正推機制’后,我們做大做強火電廠信心更足了。”
西電東送配套煤礦貴州能源集團響水煤礦皮帶走廊 貴州能源集團 供圖
“‘黔電送粵’電價機制完善后,現在我們貴州送出電價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有效破解了歷史電價問題,為我們貴州多爭取歷史電費超過13億元,有效促進貴州繼續保持電價競爭力。”貴州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價格處處長王林寶介紹,創新完善的電價“正推機制”,更有利于加快電價市場化改革,有效保障貴州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年涉及產值超200億元。
同時,貴州將更加有力保障廣東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促進廣東省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廣東構建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發揮積極作用,為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貴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