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誠信貴州
2023年是《征信業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十年來,《征信業管理條例》對保障征信業規范有序發展,保護人民群眾征信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第16個全國“6·14信用記錄關愛日”來臨之際,中國人民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征信體系建設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征信市場規范發展的工作成效,同時聚焦公眾關切,普及征信知識,提升社會信用意識,進一步營造良好信用氛圍。
什么是信用記錄
信用記錄是企業或個人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也稱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它主要記載基本信息、借貸還款、合同履約、遵紀守法等情況,既包括正面信息,也包括負面信息。
目前,信用記錄主要儲存于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市場化的企業和個人征信機構當中,并以信用報告等形式向企業或個人提供查詢。
信用記錄中的信息從哪里來?
基本信息:
來自信息主體在業務申請中主動提供的信息。
個人:
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居住信息、職業信息。
企業:
機構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地址、法人代表信息。
金融信用信息:
企業和個人在金融活動中產生的、反映其信用狀況的信息。信貸信息、保險類信息、證券類融資信息均來自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替代數據:
企業和個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產生的、反映其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來自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等機構的公積金繳存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及其他信息。
信用記錄的作用是什么?
信用記錄客觀展示企業或個人的信用狀況,廣泛應用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如貸款審批、信用卡審批等環節,是貸前授信決策和貸后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考同時,信用記錄也逐步應用于員工錄用、招投標等各類資格審查場合。
保持良好信用,既有助于獲取便捷高質的金融服務,也讓您工作生活更加輕松便利。
如何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記清日期。按時足額還款、保持正常履約;
量入為出。做好財務規劃、避免過度負債;
如實填表。確保信息準確、勿信增額技巧;
還款方式。務必謹慎選擇、減少利息負擔;
關心記錄。定期查詢報告、及時發現異常;
身份證件。定當妥善保管、防范他人盜用。
出現不良信用記錄怎么辦?
當發現信用報告中存在不良信用記錄時不要慌張,可通過以下途徑處理。
發現不良信用記錄內容與您的實際情況不符時,可向征信機構或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
《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 征信機構或信息提供者自收到異議之日起20日內進行核查和處理。
確定產生逾期等不良信用記錄時,請盡快按時完成履約,第一時間終止有關不良行為或事件。
《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 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
若對異議處理結果存在爭議,認為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或者起訴。
《征信業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信息主體可向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征信管理部門投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警惕“征信修復”騙局
目前社會上存在以“征信修復”“征信鏟單”“征信洗白”為名的虛假宣傳,聲稱可以幫助個人或企業刪除不良信用記錄,從而收取高額費用。
人民銀行再次提醒社會公眾,正規渠道的征信維權不收取任何費用,任何個人和機構均無權修改展示無誤的信用報告,請務必謹防上當受騙,避免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或財產損失
騙局類型:
類型一、利用信息主體急于改善信用狀況的心理,謊稱幫助信息主體刪除、修改征信系統中的負面信息,實施詐騙。
類型二、不法分子幫助信息主體偽造文書、鉆金融機構業務漏洞,以惡意逃廢債或騙取信貸為目的實施詐騙。
類型三、利用社會大眾急于掙錢的心理,謊稱“征信修復”是新興產業,以舉辦“征信修復培訓班”為名實施詐騙。
類型四、冒充互聯網平臺客服,聲稱賬戶異常,貸款額度異常,或者以幫助注銷貸款、違約金、利息費等為由實施詐騙。
編輯:顧安娜 核稿:劉佳躍 審核:張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