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
為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視野宏闊、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為國資央企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戰略定位,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優化結構、防范風險,持續提升增加值、功能價值、經濟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價值“五個價值”,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切實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也沒有變,同時,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的經濟穩定增長目標,既需要政策加力,也需要共同努力。2024年,中央企業實現增加值10.6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上繳稅費2.6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3萬億元,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質效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做好2025年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國資央企將用好用足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支持政策,以高質量發展為鮮明導向,以實施提質增效、價值創造行動為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實現“一利五率”指標“一增一穩四提升”的目標,即利潤總額穩定增長,資產負債率總體穩定,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收現率同比提升,切實以中央企業高質量的穩增長助力穩預期、強信心。
三是積極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落實好產業、就業等幫扶政策,積極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脫貧地區加快發展。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油氣及金屬礦產資源國內增儲上產,積極落實糧食收儲調控任務,扎實做好能源電力保供穩價,有力維護糧食和重要能源資源安全。加強中央企業專業化戰略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全力做好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不斷涌現,全球創新和產業版圖加速重構,爭奪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中央企業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更加自覺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著眼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安全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一體推進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生態構建,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以“國之重器”扛起“國之重任”。
一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著眼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主動承擔并大力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任務,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強化行業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源頭底層技術。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升級創新聯合體,進一步優化合作組織模式,完善要素共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不斷增強創新合力。健全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著力打造龍頭型、高速成長型科技領軍企業,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二是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采購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升級。深化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優化科技成果披露、評價、評估、交易機制,暢通企業內部成果轉化通道。加快建設一批中試驗證平臺,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驗證等功能,運用人工智能變革成果轉化模式,將各類創新主體的研究成果與產業鏈卡點痛點精準對接,使真正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新技術脫穎而出。
三是建設高水平創新生態。進一步強化有組織科研,推動企業重大科技決策科學化、制度化,加快健全以科研為核心、以實效為導向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研發投入產出效率。深入推進專項科技人才培養工程,大力實施中央企業人才登高專項行動,加大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力度,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做實做細盡職合規免責機制,讓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充分涌流。
加大調整優化力度、實現布局結構的與時俱進,既是中央企業加快動能轉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充分發揮戰略支撐作用、更好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國資央企將以收官“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為契機,更大力度升級存量、優化增量,推動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動能順暢接續,堅定不移向“新”發力,加快實現生產力質態躍升。
一是加快國有資本“三個集中”。進一步明晰各類企業的功能定位,在深入研究行業形勢、產業趨勢、市場走勢的基礎上,立足企業比較優勢,大力推進差異化布局。持續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打造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推動創新投資和戰略性投資,助力存量資產盤活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二是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堅守實體經濟,堅持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深入實施央企產業煥新行動、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實現新舊融合互促,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以制造業為重點、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大力實施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和“AI+”專項行動,加速智改數轉,推進綠色轉型和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堅持內涵式發展和高質量并購并重,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作用,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加大前瞻性、戰略性投入,引領新賽道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三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戰略性產業、物資儲備基地和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促進產業協同、優勢互補,助力打造一批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指引,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統籌鞏固傳統領域合作和穩步拓展新興領域合作,高水平推動項目履約,加快實現高質量“出海”。
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構建與新征程國資央企使命責任更相適應的制度機制,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鮮明特點和重要目標。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一項重要任務。國資央企將對照任務、壓實責任,聚焦重點、全力攻堅,依靠改革不斷激活發展潛能、提升監管效能、放大整體功能,進一步提升改革工作的質量和實效,確保改革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
一是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落深落實。加快建設科學、理性、高效的董事會,分層分類、動態優化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促進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健全。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管理,推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剛性兌現,促進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在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普遍推行,充分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以企業領導人員敢為帶動企業敢干、員工敢首創。
二是持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堅持“放得活”與“管得住”相結合,既把該放的放到位、充分激發活力,又把該管的管住管好、牢牢守住底線。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優化主責主業管理,深入推進“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強化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政策支持,確保精準發力、取得實效。牢牢把握出資人職責定位,進一步健全國資監管法規制度體系,持續完善司庫、產權登記等系統,加快實現數據全口徑、全級次實時采集,以“看得見”兜底“管得住”。加強出資人監督與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等各類監督貫通協同,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形成工作合力,筑牢國有資產安全屏障。